安全於溪谷溯行,所必備的裝備如下:
頭盔、救生衣、兩截式的上身雨衣或保暖風衣、長袖排汗衣褲、安全吊帶、護脛、溯溪鞋。
技術器材裝備:保險安全鉤環(大D)、上昇器(U碼)、下降器(防燙8字環)、普魯士繩、傘帶(扁帶)。
頭盔:在溯溪活動裡為不可缺少的重要裝備之ㄧ,穿戴頭盔是預防有落石撞擊或滑倒傷及頭部的安全護具。一般溯溪使用的頭盔,有攀岩專用岩盔、滑板車用、及工程帽(但須注意帽緣,會擋到視線)在溯溪的活動進行中,除非,教練允許,否則不可任意脫下。
救生衣:一般市面上的救生衣種類繁多,多是應用其材質,使其達到能承載相當於95kg重量之功能。入水時應先知道,它的功能性及正確穿著方式,才能悠游於水中漂浮活動,使其達到安全信賴。(所以,不會游泳的,體重多一些些的,都可以藉由救生衣的使用,加入盛夏消暑的溯溪活動。)
兩截式的上身雨衣或保暖風衣:溯溪活動的進行中,都是在水裡面,上上下下,所以多處於濕冷的狀態,一件保暖衣物是必要的,然這保暖的衣服,不需要很高檔的材質,兩截式的上身雨衣或一般可以防風的風衣既可。(溯行中的全濕狀態,是不需要透氣功能,具防風效果的材質,比較能保有身體的溫度,這近似潛水衣材質的保暖功效)。
穿著:從事一般戶外活動,穿著(長袖衣;褲)是可避免割傷、曬傷、低溫寒冷,尤其具有排汗功能最好,特別是水中活動更是必要。(排汗衣;褲的功能特性是迅速快乾,不致使身體失冷。)(水中活動嚴禁穿著棉質衣料、牛仔褲)
安全吊帶:溯溪活動為技術型活動,如繩索上升攀爬,垂降,繩索固定,深潭泳渡確保等…,所以安全吊帶的使用考量是必要的。安全吊帶的種類繁多,大致可分為(固定式、可調式、探洞、索澗(溪谷攀爬)。
護脛:穿梭於溪谷中,攀爬巨石間,行走不平穩的溪床石塊上,稍有不慎,就會有跌倒,受撞擊,而最疼痛的是小腿前骨的受創,那可是會痛到坐臥在地上,(護脛)是用於保護您的雙腳。
溯溪鞋:一般市面上及國外運動品牌,稱謂的溯溪鞋,較為混亂;以鞋底類似菜瓜布的材質,才真正適用於台灣溪谷溯行。溯溪鞋以能保護腳踝的筒式較好,穿著時可以穿一雙女用絲襪(因為比較貼腳,且又便宜),以防止長時間泡水後的磨擦生水泡。借用公眾的溯溪鞋,要特別注意查看,溯溪鞋是否清潔衛生,以免腳部接觸而受傳染,所提供的溯溪鞋在活動後,有用以高壓水槍沖洗清潔,再除濕乾燥處理,以符合衛生安全為要。
手套:一般溯溪過程中,其實是不需要用到手套,因為戴上手套後的觸感,缺乏磨擦感不利於岩壁及握繩攀爬動作,而會使用手套的狀態是先鋒攀登、高繞處、叢林穿越、長距離垂降。
(一)溯溪的意涵
「溯溪」二字正確的念法是「ㄙㄨˋ溪」,但常有人誤作「ㄕㄨㄛˋ溪」的發音而讀成「朔」溪,是不正確的念法。
那到底什麼是「溯溪」呢?是否只要在溪流裡面的活動通通叫做溯溪呢?嚴格地說來,顯然不是的!溯溪和渡水、涉溪、順流而下或者戲水等等,有很大的不同;許多人往往誤以為只要是在溪谷裡,不論手牽者手愜意地清涼行走,或腳底泡泡水就是「溯溪」,都是錯誤的觀念。
正本清源、追本「溯」源;漢字中的「溯」字也者,即「逆流而上」的意思!古詩文中所謂:「方舟溯大江,日暮愁我心。」(參見《文選》王粲「七哀詩」二首之二)或:「晉將毛武生救魏興,遣前鋒督護趙福﹑將軍袁虞等將水軍一萬,溯江而上。」(參《晉書》卷一一三「苻堅」載記)而在其抽象的意涵上,則是往上或往前推求、回想;如:「推本溯源」﹑「不溯既往」﹑「追溯往事」等等。
因此,溯溪的正確意涵是一種由河川下游「溯行而上」的活動。今日,溯溪尤指一種在水中(或沿著溪畔但不免得涉水)行進的戶外活動;而放在台灣山野活動中,由於台灣溪流不是大江大水而以舟隻行進,所以靠著雙手雙腳行進成為最主要的溯行方式。
(二)季節與危險
除了地形、天候等因素外,即使同一條溪流的溯溪活動,它都跟水溫、水量有很大的關係。一般來說,溯溪活動季節性的屬性非常分明,炎熱夏日時節是它的旺盛的活耀期;因為進入秋冬季時節後,溪水及溪谷的溫度驟降,光是泡在中海拔溪水裡,就可能凍到受不了,行進起來更是辛苦、危險。
然而,夏季雖說水溫較為適宜,卻也不可輕忽。因為,中高海拔的溪流晝夜溫差依然甚大,絕大多數人若沒有特殊的禦寒裝備,往往也只能觀望或退卻。而且,夏季多雷雨,溪水暴漲的風險也更得要注意,才能確保安全。因此,總的說來溯溪活動的發展具有相當程度的侷限,並不如其它類別的登山、戶外活動來的蓬勃。
儘管如此,坊間目前卻有不少營利式的登山團體、旅行社、飯店業者等,以所謂「休閒式溯溪」來招攬生意,以極不負責任的方式藉溯溪營利,既不講求裝備又不注重安全,任憑隨興所至;往往溯到哪裡,意外與危機就潛藏在那裡。現下當然也有一知半解的人,隨便呼朋引伴就貿然進入溪谷去「溯溪」,以為只要具備溯溪三寶(1.溯溪鞋2.救生衣3.頭盔)就可以進溪谷。
這林林總總不安全的「溯溪」行為,不論因為利益薰心的貪念而便宜行事,或因為輕忽、無知而忽略溪谷潛在的危險性,不僅錯估了「溯溪」活動的專業性,更在無形中增添不必要的危險性,往往不小心便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!
這些不必要的傷亡,因為對溯溪的無知招致的危難與,都是歷歷在目的事實以及血淋淋的教訓歷史。若沒透過「溯溪」社團、協會組織的宣導、提倡與教育,導正不正確性的「溯溪行為」,我們需要多付出的社會成本,是可預期的且無法計算的。
(三)入門與知識技能
溯溪是台灣這二、三十年來由登山活動中漸漸獨立出來的一種戶外活動;它大抵是台灣登山界自1970年代末,與日本溯溪俱樂部的交流之後,才慢慢成為一種獨立的戶外活動類別。而溪流的樣貌千奇百怪、風情萬種,更得具備充分的裝備、知識與技能,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溯溪的樂趣。
就溯溪的基本技術與概念來說,儘管中、高級的溯溪活動需要「攀岩」與「繩索確保」等相關技術,卻始終仍和傳統的中級山技術脫離不了干係。因此,登山能力可說是溯溪的基本技能與前提;對登山一知半解者,就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溯溪者。
溯溪活動除了必須具備戶外環保知識與概念外,在基本技能部分,首先要有登山的基本山野知識與技能(中級山知識與能力為最佳);例如:沒有路徑的行進能力(叢林穿越)、地圖研讀與辨位、氣象研判等等。這樣,才能在溯溪到盡頭或中途轉進時,不致迷途、失蹤或發生山難。
而溯溪之所以可以成為專業,更得有專為「溯溪」活動所設計與強化的專業知識,如:攀岩(針對溯溪所需的技能)、繩索系統架設、泳渡、水流狀態、防水繪製溯行圖、溯溪定位、岩器械、繩結、繩索、糧食、服裝、露宿紮營、人員接駁與調度等等操作技術的結合。
因此,真正的「溯溪」活動,嚴格說來是一種整體性、綜合性、技術性的戶外活動,而有先天性門檻性的限制的。也因此,建議對溯溪有興趣、想親近自然山水的人,應循正常管道,找尋可信賴的登山與溯溪團體,開啟溯溪之門;切莫拿自己與同伴的生命開玩笑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遺憾!
後來台語掛的朋友說
溯溪的台語不是”ㄙㄡˋ ㄎㄟ”
(他們還笑…)
是”聊 ㄎㄟ”
感覺起來是溫柔地在溯溪
忘了!!(還有台語版)
台語掛的朋友說:
溯溪的台語不是”ㄙㄡˋ ㄎㄟ”這是正確. 我想…
(他們還笑…就不正確了)是”聊 ㄎㄟ”…..
這裡得見.台語掛的朋友.是年輕輩的..因為.溯溪這活動.老輩的沒有概念.所以.溯溪的台語用詞..是沒有的.
是”聊 ㄎㄟ”..在台語的字義.應該說:撩撥水.涉水.淌水..是很淺的解譯.
給點時間.再請問老輩怎發音..(可以預期的是..會要解釋一大串.最後….)
再續……
冒險精靈-2008-01-16~22 四川 雙橋溝 冰攀 照片 ..
已放入照片區.內容有冰攀美人+架式十足帥哥+冰攀天堂
公益活動—淨溪
主辦單位(台灣四季溯溪協會-何宗坤(坤哥)0928-201-506)
【每個月第三星期日, 08:30~11:00新店捷運站集合】
4/20 烏來南勢溪–上龜山橋 08:00新店捷運站
5/18 烏來南勢溪–上龜山橋 08:00新店捷運站
6/22 烏來南勢溪–上龜山橋 08:00新店捷運站
7/20 烏來南勢溪–上龜山橋 08:00新店捷運站
8/17 烏來南勢溪–上龜山橋 08:00新店捷運站
9/21 烏來南勢溪–上龜山橋 08:00新店捷運站
10/19 烏來南勢溪–上龜山橋 08:00新店捷運站
11/16 烏來南勢溪–上龜山橋 08:00新店捷運站
有意願幫忙淨溪活動者.請於08:00在新店捷運站集合.搭車共乘或自行前往.可以帶泳衣褲順便游泳戲水.也歡迎小朋友參加.
(淨溪現場會提供手套/鑷子/收集袋)
如有不明.請來電–(冒險精靈)-李偉忠 0910-037-440 查詢
偉忠哥:
淨溪是個不錯的活動有空一定要響應
還有今年一定還要溯溪喔~好期待
何老師:
我們2月去了韓國冰攀.還轉去滑雪.回來後才想到.怎沒找你去滑雪說..
另外.我們4月4~5~6有排韓國室內冰攀活動.只需帶個人隨身衣物即可.其餘裝備我們會提供.這活動..小孩也可以參加喔!!也就是說.沒有門檻.不需要有經驗的都可以.
目前名額剩不多.所以.有意願.請盡速報名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