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渡溪技術]
我的前輩這麼說著..2.長距離橫渡的主繩,宜使用較不吸水的浮水繩,以減輕水阻力。(這意涵是指圖上顯示使用扁帶(傘帶)當主繩使用含水性高?)
—那麼.還是很多慣用扁帶(傘帶)當主繩;固定架設;更甚..還教用於垂降..這樣說來..如果是用這沒認證的扁帶(傘帶)是不能算是專業,不然就是當命不值錢喔!!!
請大家思考囉!!
攀岩前輩劉乃勳:就算有靜態受力認證的扁帶, 非必要時, 最好也不要當主繩用; 因為扁帶很容易被岩石磨斷.
Along Chen:扁帶一般只用在當做輔助或者必要時捨棄的媒介,絕對不要當主繩使用;而且最討厭的是吸水之後….哈,你也可以當做負重訓練啦!
攀岩前輩劉乃勳:扁帶的優點是單位重量受力比(編織)主繩大, 也就是相同受力時扁帶較輕. 更重要的是, 扁帶容易縫合, 所以主要用在製作吊帶及繩環.
如果是已經確定有垂降的行程,自然是要攜帶主繩
如果是不確定是否要垂降的行程,又不想帶主繩,那麼攜帶扁帶(單位重量輕)當作緊急備用繩我想不無道理
要掌握的技巧應該是,當你手上拿到的不管是主繩或扁帶,都要有能力去安全地使用這些裝備,並且讓隊伍安全地通過地形。
ps. 個人認為扁帶用於渡溪最大的危險是來自於阻力(衝擊面積大),而非吸水變重。
登山過程當不能有預設..(如果..若是已確定)..這種揣測不好..
所有戶外活動都潛藏不確定危機..
話說..如果確定有垂降的行程..不該只是攜帶主繩..還是要著戴安全吊帶..還有垂降器才是..(必要時還得戴安全頭盔)
早期登山前輩都要我們學單手人身稱人結..不也是要用在編織繩操作..
現在我們倡議教導用雙稱人結..是因為它有2環可用..一環繫於腰部..另一環斜背身上..這樣縱使(體型過重或者重裝都不會有倒栽蔥之虞)這樣就能做到基本確保功能..再雙稱人結易打易解方便操作的..
扁帶能用的繩結只有水結做連接的功能..當扁帶要打成坐式腰帶..得問這需要多少時間..(遑說扁帶是易打不易解)..另一個重點是扁帶多半並沒有認證..怎好宣導使用..(扁帶和編織繩的比重..實際秤過7米長的扁帶是300g..7米長9.5mm黃色溯溪用浮水繩是400g..這樣應該沒有差到背不動的吧!再說只要帶7mm的編織繩強度就夠了..也比扁帶輕吧!!)
我若建議是帶繩圜..現在的繩環極細又輕強度更佳..又方便連接拆解..(做人身確保更加快速)
This is awesome!